自来水公司!!!光水 ---万楼大业已成!!鸣谢荆网全体朋友

  [复制链接]
不應住色生心者,是都標也。聲香等別,列其名也。於此六塵起憎愛心,由此妄心,積集無量業結,覆蓋佛性,雖種種勤苦修行,不除心垢,無解脫之理。推其根本,都由色上住心。如能念念常行般若波羅蜜,推諸法空,不生執著,念念常自精進,一心守護,無令放逸。淨名經云:上求一切智,無非時求。大般若經云:菩薩摩訶薩晝夜精勤,常住般若波羅蜜多,相應作意,無時暫捨。

【「若心有住,則為非住。】

  若心住涅槃,非是菩薩住處,不住涅槃,不住諸法,一切處不住,方是菩薩住處。上文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也。

【「是故佛說菩薩心,不應住色布施。須菩提!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,應如是布施。】

  菩薩不為求望自身快樂,而行布施,但為內破慳心,外利益一切眾生,而行布施也。

【「如來說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。又說一切眾生,則非眾生。】

  如者不生,來者不滅,不生者我人等相不生,不滅者覺照不滅。下文云:如來者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如來說我人等相,畢竟可破壞,非真實體也。一切眾生,盡是假名,若離妄心,即無眾生可得,故言即非眾生。

【「須菩提!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誑語者、不異語者。】

  真語者,說一切有情無情皆有佛性;實語者,說眾生造惡業定受苦報;如語者,說眾生修善法,定有樂報;不誑語者,說般若波羅蜜法,出生三世佛,決定不虛;不異語者,如來所說初善中善後善旨意微妙,一切天魔外道,無有能超勝及破壞佛語者也。

【「須菩提!如來所得法,此法無實無虛。】
2011-11-7 09:15:27
無實者以法體空寂,無相可得;然中有恆沙性德,用之不匱,故言無虛。欲言其實,無相可得;欲言其虛,用而無間,是故不得言無,不得言有。得無而不無,言譬不及者,其唯真智乎,若不離相修行,無由臻此。

【「須菩提!若菩薩心住於法,而行布施,如人入闇,即無所見。】

  於一切法,心有住著,則不了三輪體空,如盲者處闇,無所曉了。華嚴經云:聲聞在如來會中聞法,如盲如聾,為住諸法相故也。

【「若菩薩心不住法,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】

  若菩薩常行般若波羅蜜多無著無相行,如人有目,處於皎日之中何所不見也。

【「須菩提!當來之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於此經,受持讀誦,則為如來以佛智慧,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】

  當來之世者,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濁惡之世,邪法競起,正法難行,於此時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得遇此經,從師稟受,讀誦在心,精進不忘,依義修行,悟入佛之知見,則能成就阿耨菩提,以是三世諸佛,無不知之。

【「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;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;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,以身布施,若復有人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,其福勝彼,何況書寫受持讀誦,為人解說。】

  佛說末法之時,得聞此經,信心不逆,四相不生,即是佛之知見,此人功德,勝前多劫捨身功德,百千萬億不可譬喻。一念聞經,其福尚多,何況更能書寫受持為人解說,當知此人,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以種種方便,為說如是甚深經典,俾離諸相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得福德,無有邊際,蓋緣多劫捨身,不了諸法本空,心有能所,未離眾生之見,如能聞經悟道,我人頓盡,言下即佛,將捨身有漏之福,比持經無漏之慧,實不可及,故雖十方聚寶,三世捨身,不如持經四句偈。
  法云,心有能所四字,一本云,有能捨所捨心,有元來未離眾生之見,此解意又分明,故兩存之。

【「須菩提!以要言之,是經有不可思議、不可稱量、無邊功德。】
2011-11-7 09:15:39
持經之人,心無我所,無我所故,是為佛心,佛心功德,無有邊際,故言不可稱量。

【「如來為發大乘者說,為發最上乘者說。】

  大乘者智慧廣大,善能建立一切法。最上乘者,不見垢法可厭,不見淨法可求,不見眾生可度,不見涅槃可證,不作度眾生心,不作不度眾生心,是名最上乘,亦名一切智,亦名無生忍,亦名大般若。

【「若有人能受持讀誦,廣為人說,如來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、不可稱、無有邊、不可思議功德。如是人等,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
  若有人發心求佛無上道,聞此無相無為甚深之法,即當信解受持,為人解說,令其深悟,不生毀謗,得大忍力,大智慧力,大方便力,方能流通此經也。上根之人,聞此經典,得深悟佛意,持自心經,見性究竟,復起利他之行,能為人解說,令諸學者,自悟無相理,得見本性如來,成無上道,當知說法之人,所得功德,無有邊際,不可稱量。聞經解義,如教修行,復能廣為人說,令諸眾生,得悟修行無相無著之行,以能行此行,有大智慧光明,出離塵勞,雖離塵勞,不作離塵勞之念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故名荷擔如來,當知持經之人,自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。

【「何以故?須菩提!若樂小法者,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即於此經,不能聽受讀誦,為人解說。】
2011-11-7 09:15:51
何名樂小法者,為二乘聲聞人,樂小果不發大心,故即於如來深法,不能受持讀誦,為人解說。

【「須菩提!在在處處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所應供養。當知此處,則為是塔,皆應恭敬,作禮圍繞,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】

  若人口誦般若,心行般若,在在處處,常行無為無相之行,此人所在之處,如有佛塔,感得一切天人,各持供養,作禮恭敬,與佛無異。能受持經者,是人心中,自有世尊,故云如佛塔廟,當知所得福德,無量無邊。

【「復次,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。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則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
  佛言持經之人,如得一切天人恭敬供養,為前生有重業障故,今生雖得受持諸佛如來甚深經典,常被人輕賤,不得人恭敬供養,自以受持經典故,不起人我等相,不問冤親,常行恭敬,心無惱恨,蕩然無所計較,念念常行般若波羅蜜行,曾無退轉,以能如是修行故,得無量劫以至今生,所有極惡罪障,並能消滅。又約理而言,先世即是前念妄心,今世即是後念覺心,以後念覺心,輕賤前念妄心,妄不得住,故云先世罪業,即為消滅,妄念既滅,罪業不成,即得菩提也。

【「須菩提!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於然燈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,悉皆供養承事,無空過者。若復有人於後末世,能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】

2011-11-7 09:16:05
供養恆沙諸佛,施寶滿三千界,捨身如微塵數,種種福德不及持經一念悟無生理,息希望心,遠離眾生顛倒知見,即到波羅蜜彼岸,永出三塗,證無餘涅槃也。

【「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後末世,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者。或有人聞,心則狂亂,狐疑不信。】

  佛言末法眾生,德薄垢重,嫉妒彌深,邪見熾盛,於此時中,如有善男子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圓成法相,了無所得,念念常行慈悲喜捨,謙下柔和,究竟成就無上菩提。或有人不知如來正法,常住不滅,聞說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人能成就無相心,行無相行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則必心生驚怖,狐疑不信。

【「須菩提!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」】

  是經義者,即無著無相行也,云不可思議者,讚歎無著無相行,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。

【爾時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:我應滅度一切眾生,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】

  須菩提問佛,如來滅後後五百歲,若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依何法而住?如何降伏其心?佛言當發度脫一切眾生心,度脫一切眾生,盡得成佛已,不得見有一眾生是我滅度者,何以故?為除能所心,除有眾生心,亦除我見心也。

【「何以故?須菩提!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則非菩薩。】
2011-11-7 09:16:17
菩薩若見有眾生可度者,即是我相;有能度眾生心,即是人相;謂涅槃可求,即是眾生相;見有涅槃可證,即是壽者相。有此四相,即非菩薩也。

【「所以者何?須菩提!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】

  有法者,我人等四法是也。不除四法,終不得菩提。若言我發菩提心者,亦是人我等法,人我等法,是煩惱根本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於然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佛言:「如是如是!】

  佛告須菩提:我於師處,不除四相,得授記不?須菩提深解無相之理,故言不也,善契佛意,故佛言:如是如是。言是,即印可之辭也。

【「須菩提!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:『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』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『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』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】

  佛言實無我人眾生壽者,始得受菩提記,我若有發菩提心,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,以實無所得,然燈佛始與我授記。此一段文,總成須菩提無我義。佛言諸法如義者,諸法即是色聲香味觸法,於此六塵中,善能分別,而本體湛然,不染不著,曾無變異,如空不動,圓通瑩澈歷劫常存,是名諸法如義。菩薩瓔珞經云:毀譽不動,是如來行。入佛境界經云:諸欲不染故,敬禮無所觀。

2011-11-7 09:16:29
【「若有人言: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】

  佛言實無所得心,而得菩提,以所得心不生,是故得菩提,離此心外,更無菩提可得,故言無實也,所得心寂滅,一切智本有,萬行悉圓備,恆沙德性,用無乏少,故言無虛也。

【「是故如來說一切法,皆是佛法。須菩提!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】

  能於諸法,心無取捨,亦無能所,熾然建立一切法,而心常空寂,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。恐迷者貪著,一切生為佛法,為遣此病,故言即非一切法。心無能所,寂而常照,定慧齊行,體用一致,是故名一切法。

【「須菩提!譬如人身長大。」須菩提言:「世尊!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,是名大身。」】

  如來說人身長大,則為非大身者,以顯一切眾生,法身不二,無有限量,是名大身;法身本無處所,故言則非大身。又以色身雖大,內無智慧,即非大身;色身雖小,內有智慧,得名大身。雖有智慧,不能依行,即非大身;依教修行,悟入諸佛無上知見,心無能所限量,是名大身也。

【「須菩提!菩薩亦如是。若作是言:『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』,則不名菩薩。】

  菩薩若言由我說法,除得彼人煩惱,即是法我。若言我度得眾生,即有我所。雖度脫眾生,心有能所,我人不除,不得名為菩薩。熾然說種種方便,化度眾生,心無能所,即是菩薩也。

2011-11-7 09:16:44
【「何以故?須菩提!實無有法,名為菩薩。是故佛說一切法,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。須菩提!若菩薩作是言:『我當莊嚴佛土』,是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如來說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】

  菩薩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,即非菩薩。雖然建立世界,心有能所,即非菩薩。熾然建立世界,能所心不生,是名菩薩。最勝妙定經云:假使有人造得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,不如一念禪定心。心有能所,即非禪定。能所不生,是名禪定。禪定即是清淨心也。

【「須菩提!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】

  於諸法相,無所滯礙,是名通達。不作解法心,是名無我法。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,真是菩薩。隨分行持,亦得名為菩薩,然未為真菩薩。解行圓滿,一切能所心盡,方得名真是菩薩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有肉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!如來有肉眼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有天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!如來有天眼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有慧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!如來有慧眼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有法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!如來有法眼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有佛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!如來有佛眼。」】

  一切人盡有五眼,為迷所覆,不能自見。故佛教除卻迷心,即五眼開明。念念修行般若波羅蜜法,初除迷心,名為第一肉眼。見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,起憐愍心,是名第二天眼。痴心不生,名為第三慧眼。著法心除,名為第四法眼。細惑永盡,圓明椟照,名為第五佛眼。又云見色身中有法身,名為天眼。見一切眾生,各具般若性,名為慧眼。見性明徹,能所永除,一切佛法,本來自備,名為法眼。見般若波羅蜜,能生三世一切法,名為佛眼。

2011-11-7 09:17:09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恆河中所有沙,佛說是沙不?」「如是,世尊!如來說是沙。」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一恆河中所有沙,有如是沙等恆河,是諸恆河所有沙數,佛世界如是,寧為多不?」「甚多,世尊!」】

  恆河者,西國祇園精舍側近河,如來說法,指此河為喻,佛說此河中沙,一沙況一世界,以為多不?須菩提言甚多,世尊。佛舉此眾多國土者,欲明其中,所有眾生,一一眾生,皆有若許心數也。

【佛告須菩提:「爾所國土中,所有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。】

 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,一一眾生,皆有若干差別心數,心數雖多,總名妄心,識得妄心非心,是名為心。此心即真心,常心,佛心,般若波羅蜜心,清淨菩提涅槃心。

【「所以者何?須菩提!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】

  過去心不可得者,前念妄心,瞥然已過,追尋無有處所。現在心不可得者,真心無相,憑何得見?未來心不可得者,本無可得,習氣已盡,更不復生。了此三心皆不可得,是名為佛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,是人以是因緣,得福多不?」「如是,世尊!此人以是因緣,得福甚多。」「須菩提!若福德有實,如來不說得福德多,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得福德多。】
2011-11-7 09:17:24
七寶之福,不能成就佛果菩提,故言無也。以其無量數限,故名曰多。如能超過,即不說多也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具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具足色身。」】

  佛意恐眾生不見法身,但見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,紫磨金耀,以為如來真身,為遣此迷,故問須菩提,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三十二相即非具足色身,內具三十二淨行,是名具足色身。淨行者,即六波羅蜜是也。於五根中修六波羅蜜,於意根中定慧雙修,是名具足色身。徒愛如來三十二相,內不行三十二淨行,即非具足色身。不愛如來色身,能自持清淨行,亦名得具足色身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相具足,即非具足,是名諸相具足。」】

  如來者,即無相法身是也。非肉眼所見,慧眼乃能見之,慧眼未明具足,生我人等相,以觀三十二相為如來者,即不名為具足也。慧眼明徹,我人等相不生,正智光明常照,是名諸相具足。三毒未泯,言見如來真身者,固無此理,縱能見者,祇是化身,非真實無相之法身也。

【「須菩提!汝勿謂如來作是念:『我當有所說法』,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,不能解我所說故。須菩提!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」】

  凡夫說法,心有所得,故告須菩提:如來說法,心無所得。凡夫作能解心說,如來語默皆如,所發言辭,如響應聲,任用無心,不同凡夫作生滅心說。若言如來說法,心有生滅者,即為謗佛。維摩經云:真說法,無說無示,聽法者,無聞無得。了萬法空寂,一切名言,皆是假立,於自空性中,熾然建立,一切言辭演說,諸法無相無為,開導迷人,令見本性,修證無上菩提。
2011-11-7 09:17:42
【爾時,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頗有眾生,於未來世,聞說是法,生信心不?」佛告須菩提:「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。何以故?須菩提!眾生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。」】

  靈幽法師加此。爾時慧命須菩提以下六十二字,是長慶二年,今現在濠州鐘離寺石碑上,記六祖解在前,故無解,今亦存之。

【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無所得耶?」佛言:「如是如是!須菩提!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無有少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
  須菩提言:所得心盡,即是菩提。佛言如是如是,我於菩提實無希求心,亦無所得心,以如是故,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【「復次,須菩提!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
  此菩提法者,上至諸佛,下至昆蟲,盡含種智,與佛無異,故言平等,無有高下。以菩提無二故,但離四相,修一切善法,則得菩提。若不離四相,雖修一切善法,轉增我人欲證解脫之心,無由可了。若離四相,修一切善法,解脫可期。修一切善法者,於一切法,無有染著,對一切境,不動不搖,於出世法,不貪不著不愛,於一切處常行方便,隨順眾生,使之歡喜信服,為說正法,令悟菩提,如是始名修行,故言修一切善法。

【「須菩提!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】

2011-11-7 09:17:56
修一切善法,希望果報,即非善法。六度萬行熾然俱作,心不望報,是名善法。

【「須菩提!若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諸須彌山王,如是等七寶聚,有人持用布施,若人以此《般若波羅蜜經》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他人說,於前福德,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】

  大鐵圍山,高廣二百二十四萬里;小鐵圍山,高廣一百一十二萬里;須彌山高廣三百三十六萬里,以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。就理而言,即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也。如爾許山盡如須彌,以況七寶數持用布施,所得福德,無量無邊,終是有漏之因,而無解脫之理。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四句經文雖少,依之修行,即得成佛,是知持經之福,能令眾生證得菩提,故不可比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:『我當度眾生』。須菩提!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,若有眾生如來度者,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。】

2011-11-7 09:18:09
須菩提意謂如來有度眾生心,佛為遣須菩提如是疑心,故言莫作是念,一切眾生,本自是佛,若言如來度得眾生成佛,即為妄語,以妄語故,即是我人眾生壽者,此為遣我所心也。夫一切眾生,雖有佛性,若不因諸佛說法,無由自悟,憑何修行,得成佛道。

【「須菩提!如來說有我者,則非有我。而凡夫之人,以為有我。須菩提!凡夫者,如來說即非凡夫,是名凡夫。】

  如來說有我者是自性清淨,常樂我淨之我,不同凡夫貪嗔無明虛妄不實之我。故言凡夫之人,以為有我。有我人者,即是凡夫;我人不生,即非凡夫。心有生滅,即是凡夫;心無生滅,即非凡夫。不悟般若波羅蜜多,即是凡夫;若悟般若波羅蜜多,即非凡夫。心有能所,即是凡夫;心無能所,即非凡夫。

【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」須菩提言:「如是如是!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佛言:「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,則是如來。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】

2011-11-7 09:18:21
世尊大慈,恐須菩提執相之病未除,故作此問。須菩提未知佛意,乃言如是。如是之言,早是迷心,更言以三十二相觀如來,又是一重迷心,離真轉遠,故如來為說,除彼迷心。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,即是如來。轉輪聖王,雖有三十二相,豈得同如來。世尊引此言者,以遣須菩提執相之病,令其所悟深澈。須菩提被問,迷心頓釋,故云如我解佛所說義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須菩提是大阿羅漢,所悟甚深得方便,不生迷路,以冀世尊除遣細惑,令後世眾生所見不謬也。
2011-11-7 09:18:33
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】

  若以兩字,是發語之端。色者相也,見者識也。我者,是一切眾生身中自性清淨,無為無相真常之體,不可高聲念佛,而得成就,念須正念分明,方得悟解,若以色聲求之,不可見也。是知於相中觀佛,聲中求法,心有生滅,不悟如來矣。

2011-11-7 09:18:46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快速
回复
返回
列表
返回
顶部